一、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是如何设立的?
答: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公室、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办公室、北京市司法局依托北京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研究基地”)。
二、研究基地申报需要哪些条件?
答:1.申请单位、依托单位统一为北京地区高校及同类科研机构(以下统称为高校)。
2.科研活动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3.申请单位应为教育法治研究相关学科教学单位或科研机构,带头人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拟定的基地负责人须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教育法学相关专业教学、研究或实务工作5年以上,工作业绩突出;人才梯队结构合理,整体实力强,具有良好的教育法治研究与实务工作基础。
4.依托单位能够保证提供足够的运行经费,对市教委投入经费能够给予一定比例配套资金,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和国内外交流合作等条件。
三、申报建立研究基地的流程有哪些?
答:1.市教委根据实际需要发布关于申报研究基地的通知。
2.符合申报条件的高校,可向市教委提出书面申请,按要求填报《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
3.市教委联合相关部门对《申请书》进行审核,组织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对论证合格的,批准成立研究基地,
四、研究基地建设目标是什么?
答:研究基地建设要以服务决策为导向,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和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稳定需要,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咨询服务等重点工作,不断提升教育法治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努力成为教育法治研究领域内的专业智库和实践基地。
五、研究基地主要职能任务有哪些?
1.积极承担教育立法、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法治教育等方面的委托课题研究及相关任务,针对依法治教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吸收实务部门工作人员参加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产出创新性的成果,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为教育法治实践提供科研支撑。
2.积极承担市区两级教育机关干部依法治教能力提升培训,承担中小学干部教师法律专业学历提升项目、法治教育名师培养工程和法治专题培训,参与教师法治教育基本能力展评、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等重要活动,成为北京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3.鼓励专兼职研究人员担任实务部门法律顾问,面向我市各级人大、政府及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教育法治咨询服务,参与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重要合同和突发应急事件应对方案等的合法性审查,参与重要疑难案件的办理,为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提供决策支持。
4.通过举办不同规模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建立资料库、数据库、案例库和法治教育资源网等措施,加强依法治教资源建设,促进教育法治信息沟通和成果交流。
六、研究基地分为哪几类?
答:第一类为综合类,包括依法治教体制机制研究、依法治校体制机制研究、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研究等。第二类为专项类,包括教育立法研究、行政执法研究、师生权益保护研究、法治教育研究等。第三类为其他类,主要为服务和促进我市教育法治水平提升的相关研究。
七、市教委对研究基地有哪些管理内容?
答:研究基地实行市教委、高校、研究基地三级管理。市教委负责研究基地建设的统一指导和管理,组织研究基地的申报评审,研究确定各研究基地项目及《任务书》,组织开展相应的监督检查、结项鉴定、成果宣传推介等。
八、研究基地发生哪些情况,应在事前经依托单位审批,并报市教委同意?
答:1.以研究基地名义承接和组织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2.聘请国外专家担任专兼职研究人员或研究基地顾问。3.以研究基地名义承担国际合作项目,涉及境外基金会资助或有其他境外资金支持的研究项目。4.研究基地负责人或首席专家发生变动。5.其他重要事项及活动。
九、研究基地是一次性评定吗?
答:研究基地建设每三年为一个周期。市教委联合相关单位按建设周期,组织专家实施检查评估。评估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评估为合格以上和评估为基本合格但整改达标的研究基地,在自愿的基础上,可以继续申报,参与下一周期基地建设。不合格的不能参与下一期研究基地遴选。
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大京事】,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相应关键词】即可获取北京社保医保|公积金|居住证|小车摇号|公租房|政府补贴|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等指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