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深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加快推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

市政府各相关委、办、局,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首钢集团、京能集团: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深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加快推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

   发展建设领导小组

 2022年2月28日

深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加快推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
   

(2022-2025年)

京西地区是国家级城区老工业区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首都西大门。为深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的功能定位和“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紧抓机遇,巩固和深化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以下简称新首钢地区)发展建设,乘势而上,加快推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促进市域统筹、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实施范围:石景山区、门头沟区)。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西地区发展阶段特征,紧紧抓住北京冬奥会和服贸会的有利契机,以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为发展引擎,以产业转型为主攻方向,以治理转变为基础支撑,以活力振兴为关键驱动,提升功能承载力,坚守绿色生态本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好首都西大门。

2.主要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注重京西地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深入推进与西城区结对协作、与海淀等周边区域的联动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梯次推进,重点深化和拓展新首钢地区“四个复兴”发展路径,辐射带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严守“双控”“三线”,严控浅山区开发规模和强度,统筹深山区生态保育、建设和修复,提升生态环境容量和质量。提高用地、用能、用水效率,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努力在绿色发展方面作表率。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成本管控,注重产出质量和效益。深化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和发展要素参与京西地区转型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提升活力。凝聚既有政策合力,研究关键领域精细化政策,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显著增强产业吸引力和竞争力。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持续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激发转型动力和发展活力。

3.发展目标。

到2025年,新首钢地区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取得重大成果,国际文化、体育交流等功能显著增强,首钢园区总收入力争实现400亿元。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老工业区转型成效和示范意义更加显著,产业发展层次和质量稳步提升,示范园区(中关村科技园石景山园)地均收入达到340亿元/平方公里。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城市更新模式持续创新,工业遗存与现代城市实现有机融合,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十四五”时期规划目标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提升,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内,生态富民新路径持续拓宽,形成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京西样板”。

到2035年,新首钢地区建成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城市复兴新地标,京西地区全面提升在全市发展格局中的影响力,成为首都功能新载体、产业转型新典范、城市治理新标杆、绿色生态新画卷。

二、深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用好冬奥会、服贸会、新地标三张“金名片”,提升京西地区国际文化交流、体育赛事活动等国际交往功能,精心塑造代表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

1.展示“双奥之区”城市形象。制定北京冬奥会首钢工业遗存保护名录,出台工业遗存再利用模式与方案,利用滑雪大跳台等冬奥场馆发展冰雪休闲、竞技表演、大众体育等业态,举办世界级滑雪、极限运动等体育赛事和中国数字冰雪运动会等活动,建设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创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持续开展“欢乐冰雪季”主题系列活动,建设一批冰雪社区、冰雪学校,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

2.承办好服贸会首钢园区各类活动。提高服贸会首钢园区的服务保障能力,维护好各类设施和景观节点,组织好论坛会议、推介洽谈等活动,筹办好首发活动、权威发布,促成更多交易成果。扩大服贸会首钢园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广“线上+线下”办展办会新模式,提升境外企业和机构参与度。擦亮“首钢服务”品牌,积极承办科技体验、新品发布会、时尚潮流等活动,提升区域知名度和活跃度。

3.加快新首钢地区发展建设。落实新首钢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建成首钢东南区和首钢北区,完成首钢二通和一耐厂区更新建设,补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完成首特钢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区域开发建设。规划建设好门头沟滨河地区,注重与周边区域的统筹衔接。高水平谋划首钢南区建设,注重战略留白,优化开发模式。织补城市功能,加强长安街西延长线城市设计,改善永定河两岸生态景观,全面完成首钢北区公共设施移交,石景山景观公园等重点区域向社会开放。推动新首钢地区与曹妃甸园区联动发展,打造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三、加快建设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聚焦特色产业细分领域,强化做精做深做细,完善联合和精准招商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实现京西地区特色产业提档转型升级。

4.着力提升新首钢地区产业能级。坚持空间建设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开发一片做热一片,引领京西地区产业转型。研究工业遗存开发建设模式,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创意设计等产业,积极申报国家和市级旅游休闲街区,提升首钢文化产业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打造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强与中关村等科技资源的联动,深化“自动驾驶”等科技冬奥应用场景,用好北京科幻产业基金,办好中国科幻大会,加快科幻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

5.着力促进京西示范区集聚化发展。中关村石景山园和门头沟园深化园区运行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各类“园中园”,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园区,地均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0家以上。做精做强石景山园,深耕厚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工业互联网等重点行业及其细分领域,举办中国金融科技创新论坛、工业互联网论坛,增强资源要素吸附能力,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做优做特门头沟园,创新存量低效土地再利用模式,建设石龙产业孵化中心五期,建成中关村精雕智造科创中心,支持中关村硬创空间、京煤职业学校建设“职业教育+工业互联网+中试智造”科创中心,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关村智能创新基地。

6.着力构建一体化产业生态。联动内部资源,整合“低、小、散”产业空间,优化项目布局,探索实施产业链供地,明确投资强度、产出效率、节能低碳等方面准入标准,促进石景山区和门头沟新城地区产业链互补延伸。统筹外部要素,加强与“三城一区”及中关村分园互动,沿长安街承接梯次转移的适宜功能和产业,引导培育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聚集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企业“接诉即办、按需速办”和重点企业“服务包”机制,建立线上线下、服务标准、服务品质、品牌形象“四统一”的政务服务标准。

7.着力完善联合和精准招商机制。深化“政府团队招商+市场化委托招商”的招商制度,做深做细做实“一库三清单四机制”。绘制京西产业招商地图,促进重大项目与空间资源、政策措施精准匹配,加快项目对接落地。借助服贸会、京港洽谈会等平台,开展重大招商引资活动,谋划落地一批人均产出高、带动作用强的标志性项目。优化两区、区企联合招商机制,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打造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招商引资队伍。

四、推动京西文旅特色化精品化发展

充分发挥山地经济特色和优势,打造主题片区和精品线路,发展高品质的文旅品牌,加速山水生态、工业遗存和历史文化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8.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业遗存。完善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政策措施,分类实施原创性保护修补,简化工业遗存改造利用手续,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产业。挖掘老工业区工业遗存人文价值,保护性改造高炉、料仓等设施,形成工业遗址公园,高线公园等特色景观带和公共空间,打造更多网红打卡地。加快北重文创园、郎园Park、琉璃文创园以及军庄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建设,植入科技文创元素,实现工业文化的活化利用,各类文创园总收入超过300亿元。

9.精品化打造“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区。开通运营门大线,开发庆典专列等特色旅游产品,建设百里画廊小火车观光旅游风景道,打造青山绿水间流动民宿。保护好百年京煤工业遗存,“一矿一主题”挖掘王平、千军台等矿区核心内涵,植入文化旅游、户外运动等业态,整合现有资源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打响“门头沟小院”品牌,盘活无人村资源利用,开发一批帐篷营地、森林木屋等定制化产品,建成100家以上“门头沟小院+”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山地经济和乡村旅游,提升京白梨、香白杏等特色农产品附加值,打造“文化+旅游+农业”共融体。

10.深入提升跨区文旅品质。探索京西文旅融合新路径,挖掘深度游、特色游潜力,提升服务品质。打造京西古道古村风景线,以国道109及新线高速串联爨底下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整合沿线山水、森林、绿地等景观资源,构成以京西古道为主干的高端文化体验旅游线。打造京西禅意休闲静谧线,整体规划香山-八大处-法海寺和潭柘寺-戒台寺-定都峰-九龙山组团,建设净德寺遗址公园,做好天泰山高品质综合旅游开发,支持八大处申报创建5A级景区。打造京西工业文化探访线,以新首钢地区为重点,联动“京西八大厂”和“一线四矿”等工业文化资源,发展工业场景体验,提升工业遗存展示度和开放度。

11.用心讲好京西文化旅游故事。传承历史文化,建设妙峰山民俗技艺传承基地、永定河文化博物馆新馆,活化太平鼓、京西民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围绕沿河城—天津关—燕家台—梨元岭打造西关长城文化精华区,丰富洪水口等四个村长城文化旅游功能。加强传统村落原生态整体保护,活化和演绎好千年古道的传说故事。展示山水文化,依托永定河、妙峰山、黄草梁等自然山水资源,营造“山路通景”“水脉串景”风貌格局,打造首都高端文化休闲旅游新名片。弘扬红色文化,完善斋堂川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等革命旧址,融合红色教育、红色旅游等功能,发扬红色党建品牌。

五、增强城市品质和活力

加快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创新城市更新路径,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提升发展活力,成为老工业城市治理和复兴的典范。

12.扎实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完善石景山区和门头沟区对接沟通机制,推动跨区交通共建、公共服务共享、交界地区共管。厘清区企管理边界,推动新首钢地区、“一线四矿”等重点区域从“厂区、矿区”向“社区、街区”转变。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制定疏解治理任务清单,加强治理类街镇整治提升,实现违法建设动态清零。深化人口调控措施,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严控建设规模和人口总量,有序退出不符合京西战略定位的功能和产业。利用老旧厂房腾退空间和低效用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人口结构调整,提升人口服务水平。

13.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广宁和五里坨地区整体更新改造,探索城市更新新模式。开展“三角地”“边角地”等小微公共空间改造,完成模式口西里中区、三家店粮库职工宿舍楼等2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补充公共设施,改善环境秩序,消除安全隐患。基本完成西黄村、冯村南街等棚户区改造,加快石景山水屯村、门头沟采空区建设,改善居住生活环境。分类推进老旧厂房和低效楼宇提质增效,打造多元功能的产业孵化区和转化区,补充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

14.高标准建设国际人才社区。统筹推进国际人才公寓、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侨梦苑、海外院士工作站等特色区域,建设具有海外氛围、多元文化的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实施人才集聚“京西聚智计划”和“景贤计划”,制定科幻等符合区域定位的人才引进政策,提供更多全流程、品质化的创业空间。统筹石景山区和门头沟新城地区职住平衡、职租平衡,优先满足京西产业集聚区就业人口需求,实现人口、居住、产业等功能更加均衡发展。

15.高水平打造活力新空间。在新首钢地区布局国际品牌首店等时尚消费元素,举办特色首发活动,加速人气聚集和活力提升。推动京西特色文体旅娱消费提档升级,打造一批文艺演出、赛事活动、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展传统商场“一店一策”升级改造,打造一批“会商旅文体”联动示范项目,提升万达等商圈品质和消费能级。

16.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开展百姓家门口的社区生活服务设施改造升级,做好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工作。精准补建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创建一批市级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和全国15分钟便民商圈示范工程。实施“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行动,创新“线上+线下”集成服务模式,建设一批特色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加快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引导优质商品和服务向社区延伸,满足国际人才个性化、品质化需求,打造特色鲜明、融合发展的产业配套空间。

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围绕区域发展功能定位,满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实际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七有”“五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7.持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发挥交通网络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优化的引导作用,提升京西与海淀等周边区域的互联互通水平,实现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建成国道109新线高速、永引南路西延等一批骨干通道和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门头沟站微中心等重要节点。加快石龙路东延等跨区道路前期研究,推进修理厂西路等道路建设,织密新首钢地区、门头沟新城地区等区域次干路和支路。改善山区路网通达条件,推进吕北路建设及军红路前期研究,提高山区居民出行便利度。提高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鲁谷北重、增盛庄等一批供热设施及配套管网。

18.显著增强优质教育供给。接收五里坨、西黄村等8所配套幼儿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建成十一学校石景山学校、北京八中永定实验学校小学部等一批优质学校,合理配置各类教育资源。落实“双减”政策,推进“空中课堂”“双师课堂”“融合课堂”建设,深化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拓展优秀校长和高质量教师基本公共服务范围,整体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支持门头沟区引入符合区域定位的特色教育机构,努力实现高等教育“零”突破。

19.有效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完善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建成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门急诊医技大楼等重点项目和五里坨、城子等一批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满足居民就医“15分钟服务圈”需求。通过巡回医疗、远程诊疗等方式实现医疗资源下沉,强化乡村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市级紧密型医联体试点,持续推进石景山医院、京煤集团总医院等医联体建设,推动健康联合体试点。

20.稳步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居家养老扩容增效、社区养老转型升级、机构养老深度改革等专项行动,建设北辛安、衙门口托老所等养老服务设施。实施养老服务“颐养工程”,全面推行国家级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构筑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服务体系。推动医养结合,鼓励社区养老驿站品牌化、连锁化、标准化运行,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降低家庭照护成本。支持门头沟西部地区发展健康养护、森林康养等养老服务。

七、筑牢首都西部生态屏障

强化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守护好绿水青山,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筑牢首都西部生态屏障。

21.全面加强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牢固树立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是首都生态环境建设一号工程的理念。发挥永定河投资公司流域治理一体化优势,深化京津冀水环境协同治理。落实河湖长制,联建联防联治保护好永定河和清水河岸线,改善河湖流域廊道生态,实现国控、市控水质考核断面达标。巩固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涵养能力,实施水源涵养林工程,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逐步关停沿岸集中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促进地下水位回升。建设21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永定河雁翅段、军庄段等一批生态工程,形成一条以水源涵养、水源保护为主的山区百里画廊景观。提升重要节点生态功能,加快首钢园区水系联通,打造大尺度滨水开放空间。

22.高品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林长制,推进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和生态林断带治理,京西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9.2%,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合理配置公园绿地功能,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社区公园、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建设滨水绿道、西山绿道和森林步道,串联山水、公园、绿地、湿地等生态资源,构建首钢滨河等山水绿链。加强百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修复,夯实京西生态屏障。

2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深化“一微克”行动,聚焦机动车、扬尘等领域,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内。完善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提升农村农业水污染防治水平。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广泛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热泵供热等绿色技术,因地制宜推进京西山区煤改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摸清“京西八大厂”、京煤矿区污染土底数,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分类治理,逐步移出污染地块名录。

24.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坚守“双控”“三线”,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将生态理念融入生产生活,逐步试行能效、水效、碳排放和环保“领跑者”制度。大力发展林业碳汇,加大矿山生态修复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发挥京西自然风光、废弃矿山、工业遗存、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引导市场主体推进资源权益集中流转经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八、切实加强组织实施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市新首钢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综合协调和督导作用,落实区企主体责任,细化政策措施,保障实施效果。

25.加强组织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毫不动摇地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京西地区转型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京西地区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奋力推动项目落地、任务落好、政策落细、改革落实,切实转化为加快京西转型的强大动力。

26.强化统筹协调。市新首钢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协调、凝聚发展共识。市新首钢办制定年度计划,评估区域转型成效,加强日常督导,协调调度转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级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引导符合区域定位的资源要素向京西地区布局。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履行好主体责任,完善区域、两区、区企对接机制,落实落细重大任务,加强重大项目成本管控,注重产出质量和效益。首钢集团、京能集团主动担当作为,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协同共进推动区域转型发展。

27.集成创新政策。加大市级财政资金对京西地区产业转型和生态保护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将“两区”“三平台”先行先试政策向京西地区延伸和覆盖。加快将符合条件的老工业区政策向“一线四矿”等区域拓展。盘活首钢园区外在京土地资源,多渠道化解历史债务。鼓励京西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依规发行政府专项债、公司债、企业债。石景山、门头沟区分领域出台一批促进区域转型的政策措施。门头沟区深化与西城区结对协作机制,完善生态建设、产业转型、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28.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北京冬奥会、服贸会等平台,宣传京西发展成效,讲好老工业区绿色转型升级故事,提升京西整体形象,提高全社会和广大群众对京西地区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附件

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任务分工表

目标

任务

序号

工作措施

牵头部门

配合部门

深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展示“双奥之区”城市形象 1 制定北京冬奥会首钢工业遗存保护名录,出台工业遗存再利用模式与方案,利用滑雪大跳台等冬奥场馆发展冰雪休闲、竞技表演、大众体育等业态,举办世界级滑雪、极限运动等体育赛事和中国数字冰雪运动会等活动,建设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 石景山区政府,首钢集团 市级各相关部门
2 创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持续开展“欢乐冰雪季”主题系列活动,建设一批冰雪社区、冰雪学校,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 石景山区政府 市级各相关部门
承办好服贸会首钢园区各类活动 3 提高服贸会首钢园区的服务保障能力,维护好各类设施和景观节点,组织好论坛会议、推介洽谈等活动,筹办好首发活动、权威发布,促成更多交易成果。 首钢集团 市商务局,石景山区政府
4 扩大服贸会首钢园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广“线上+线下”办展办会新模式,提升境外企业和机构参与度。 市商务局,石景山区政府,首钢集团 市级各相关部门
5 擦亮“首钢服务”品牌,积极承办科技体验、新品发布会、时尚潮流等活动,提升区域知名度和活跃度。 首钢集团 市商务局,石景山区政府
加快新首钢地区发展建设 6 落实新首钢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建成首钢东南区和首钢北区,完成首钢二通和一耐厂区更新建设,补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 市发展改革委,石景山区政府,首钢集团 市新首钢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深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加快新首钢地区发展建设 7 完成首特钢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区域开发建设。规划建设好门头沟滨河地区,注重与周边区域的统筹衔接。高水平谋划首钢南区建设,注重战略留白,优化开发模式。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首钢集团 市新首钢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8 织补城市功能,加强长安街西延长线城市设计,改善永定河两岸生态景观,全面完成首钢北区公共设施移交,石景山景观公园等重点区域向社会开放。 市发展改革委,石景山区政府,首钢集团 市新首钢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
9 推动新首钢地区与曹妃甸园区联动发展,打造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首钢集团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
加快建设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着力提升新首钢地区产业能级 10 坚持空间建设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开发一片做热一片,引领京西地区产业转型。 市发展改革委,石景山区政府,首钢集团 市新首钢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11 研究工业遗存开发建设模式,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创意设计等产业,积极申报国家和市级旅游休闲街区,提升首钢文化产业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打造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 首钢集团 市新首钢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
12 加强与中关村等科技资源的联动,深化“自动驾驶”等科技冬奥应用场景,用好北京科幻产业基金,办好中国科幻大会,加快科幻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石景山区政府,首钢集团 市新首钢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
着力促进京西示范区集聚化发展 13 中关村石景山园和门头沟园深化园区运行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各类“园中园”,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园区,地均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0家以上。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加快建设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着力促进京西示范区集聚化发展 14 做精做强石景山园,深耕厚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工业互联网等重点行业及其细分领域,举办中国金融科技创新论坛、工业互联网论坛,增强资源要素吸附能力,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石景山区政府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金融监管局
15 做优做特门头沟园,创新存量低效土地再利用模式,建设石龙产业孵化中心五期,建成中关村精雕智造科创中心,支持中关村硬创空间、京煤职业学校建设“职业教育+工业互联网+中试智造”科创中心,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关村智能创新基地。 门头沟区政府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着力构建一体化产业生态 16 联动内部资源,整合“低、小、散”产业空间,优化项目布局,探索实施产业链供地,明确投资强度、产出效率、节能低碳等方面准入标准,促进石景山区和门头沟新城地区产业链互补延伸。统筹外部要素,加强与“三城一区”及中关村分园互动,沿长安街承接梯次转移的适宜功能和产业,引导培育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聚集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企业“接诉即办、按需速办”和重点企业“服务包”机制,建立线上线下、服务标准、服务品质、品牌形象“四统一”的政务服务标准。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级各相关部门
着力完善联合和精准招商机制 17 深化“政府团队招商+市场化委托招商”的招商制度,做深做细做实“一库三清单四机制”。绘制京西产业招商地图,促进重大项目与空间资源、政策措施精准匹配,加快项目对接落地。借助服贸会、京港洽谈会等平台,开展重大招商引资活动,谋划落地一批人均产出高、带动作用强的标志性项目。优化两区、区企联合招商机制,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打造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招商引资队伍。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首钢集团、京能集团
推动京西文旅特色化精品化发展 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业遗存 18 完善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政策措施,分类实施原创性保护修补,简化工业遗存改造利用手续,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产业。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文资中心
19 挖掘老工业区工业遗存人文价值,保护性改造高炉、料仓等设施,形成工业遗址公园,高线公园等特色景观带和公共空间,打造更多网红打卡地。 石景山区政府,首钢集团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20 加快北重文创园、郎园Park、琉璃文创园以及军庄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建设,植入科技文创元素,实现工业文化的活化利用,各类文创园总收入超过300亿元。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
精品化打造“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区 21 开通运营门大线,开发庆典专列等特色旅游产品,建设百里画廊小火车观光旅游风景道,打造青山绿水间流动民宿。保护好百年京煤工业遗存,“一矿一主题”挖掘王平、千军台等矿区核心内涵,植入文化旅游、户外运动等业态,整合现有资源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门头沟区政府,京能集团 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民政局
22 打响“门头沟小院”品牌,盘活无人村资源利用,开发一批帐篷营地、森林木屋等定制化产品,建成100家以上“门头沟小院+”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山地经济和乡村旅游,提升京白梨、香白杏等特色农产品附加值,打造“文化+旅游+农业”共融体。 门头沟区政府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
推动京西文旅特色化精品化发展 深入提升跨区文旅品质 23 探索京西文旅融合新路径,挖掘深度游、特色游潜力,提升服务品质。打造京西古道古村风景线,以国道109及新线高速串联爨底下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整合沿线山水、森林、绿地等景观资源,构成以京西古道为主干的高端文化体验旅游线。打造京西禅意休闲静谧线,整体规划香山-八大处-法海寺和潭柘寺-戒台寺-定都峰-九龙山组团,建设净德寺遗址公园,做好天泰山高品质综合旅游开发,支持八大处申报创建5A级景区。打造京西工业文化探访线,以新首钢地区为重点,联动“京西八大厂”和“一线四矿”等工业文化资源,发展工业场景体验,提升工业遗存展示度和开放度。 市文化和旅游局,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文物局,首钢集团、京能集团
用心讲好京西文化旅游故事 24 传承历史文化,建设妙峰山民俗技艺传承基地、永定河文化博物馆新馆,活化太平鼓、京西民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
25 围绕沿河城—天津关—燕家台—梨元岭打造西关长城文化精华区,丰富洪水口等四个村长城文化旅游功能。 门头沟区政府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
26 加强传统村落原生态整体保护,活化和演绎好千年古道的传说故事。展示山水文化,依托永定河、妙峰山、黄草梁等自然山水资源,营造“山路通景”“水脉串景”风貌格局,打造首都高端文化休闲旅游新名片。弘扬红色文化,完善斋堂川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等革命旧址,融合红色教育、红色旅游等功能,发扬红色党建品牌。 市文化和旅游局,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增强城市品质和活力 扎实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27 完善石景山区和门头沟区对接沟通机制,推动跨区交通共建、公共服务共享、交界地区共管。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28 厘清区企管理边界,推动新首钢地区、“一线四矿”等重点区域从“厂区、矿区”向“社区、街区”转变。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首钢集团、京能集团
29 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制定疏解治理任务清单,加强治理类街镇整治提升,实现违法建设动态清零。深化人口调控措施,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严控建设规模和人口总量,有序退出不符合京西战略定位的功能和产业。利用老旧厂房腾退空间和低效用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人口结构调整,提升人口服务水平。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发展改革委
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30 推进广宁和五里坨地区整体更新改造,探索城市更新新模式。 石景山区政府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31 开展“三角地”“边角地”等小微公共空间改造,完成模式口西里中区、三家店粮库职工宿舍楼等2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补充公共设施,改善环境秩序,消除安全隐患。基本完成西黄村、冯村南街等棚户区改造,加快石景山水屯村、门头沟采空区建设,改善居住生活环境。分类推进老旧厂房和低效楼宇提质增效,打造多元功能的产业孵化区和转化区,补充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城市管理委
高标准建设国际人才社区 32 统筹推进国际人才公寓、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侨梦苑、海外院士工作站等特色区域,建设具有海外氛围、多元文化的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首钢集团 市新首钢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
增强城市品质和活力 高标准建设国际人才社区 33 实施人才集聚“京西聚智计划”和“景贤计划”,制定科幻等符合区域定位的人才引进政策,提供更多全流程、品质化的创业空间。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人才局
34 统筹石景山区和门头沟新城地区职住平衡、职租平衡,优先满足京西产业集聚区就业人口需求,实现人口、居住、产业等功能更加均衡发展。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高水平打造活力新空间 35 在新首钢地区布局国际品牌首店等时尚消费元素,举办特色首发活动,加速人气聚集和活力提升。推动京西特色文体旅娱消费提档升级,打造一批文艺演出、赛事活动、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展传统商场“一店一策”升级改造,打造一批“会商旅文体”联动示范项目,提升万达等商圈品质和消费能级。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
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36 开展百姓家门口的社区生活服务设施改造升级,做好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工作。精准补建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创建一批市级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和全国15分钟便民商圈示范工程。实施“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行动,创新“线上+线下”集成服务模式,建设一批特色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加快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引导优质商品和服务向社区延伸,满足国际人才个性化、品质化需求,打造特色鲜明、融合发展的产业配套空间。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商务局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持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37 发挥交通网络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优化的引导作用,提升京西与海淀等周边区域的互联互通水平,实现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建成国道109新线高速、永引南路西延等一批骨干通道和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门头沟站微中心等重要节点。 市交通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重大项目办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持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38 加快石龙路东延等跨区道路前期研究,推进修理厂西路等道路建设,织密新首钢地区、门头沟新城地区等区域次干路和支路。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首钢集团 市交通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
39 改善山区路网通达条件,推进吕北路建设及军红路前期研究,提高山区居民出行便利度。 门头沟区政府 市交通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
40 提高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鲁谷北重、增盛庄等一批供热设施及配套管网。 市城市管理委,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发展改革委
显著增强优质教育供给 41 接收五里坨、西黄村等8所配套幼儿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建成十一学校石景山学校、北京八中永定实验学校小学部等一批优质学校,合理配置各类教育资源。 市教委,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级各相关部门
42 落实“双减”政策,推进“空中课堂”“双师课堂”“融合课堂”建设,深化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拓展优秀校长和高质量教师基本公共服务范围,整体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市教委,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级各相关部门
43 支持门头沟区引入符合区域定位的特色教育机构,努力实现高等教育“零”突破。 市教委,门头沟区政府 市级各相关部门
有效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44 完善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建成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门急诊医技大楼等重点项目和五里坨、城子等一批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满足居民就医“15分钟服务圈”需求。通过巡回医疗、远程诊疗等方式实现医疗资源下沉,强化乡村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市级紧密型医联体试点,持续推进石景山医院、京煤集团总医院等医联体建设,推动健康联合体试点。 市卫生健康委,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京能集团 市级各相关部门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稳步优化养老服务体系 45 开展居家养老扩容增效、社区养老转型升级、机构养老深度改革等专项行动,建设北辛安、衙门口托老所等养老服务设施。实施养老服务“颐养工程”,全面推行国家级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构筑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服务体系。推动医养结合,鼓励社区养老驿站品牌化、连锁化、标准化运行,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降低家庭照护成本。支持门头沟西部地区发展健康养护、森林康养等养老服务。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民政局
筑牢首都西部生态屏障 全面加强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 46 牢固树立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是首都生态环境建设一号工程的理念。发挥永定河投资公司流域治理一体化优势,深化京津冀水环境协同治理。落实河湖长制,联建联防联治保护好永定河和清水河岸线,改善河湖流域廊道生态,实现国控、市控水质考核断面达标。巩固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涵养能力,实施水源涵养林工程,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逐步关停沿岸集中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促进地下水位回升。建设21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永定河雁翅段、军庄段等一批生态工程,形成一条以水源涵养、水源保护为主的山区百里画廊景观。提升重要节点生态功能,加快首钢园区水系联通,打造大尺度滨水开放空间。 市水务局,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级各相关部门,首钢集团
筑牢首都西部生态屏障 高品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47 实施林长制,推进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和生态林断带治理,京西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9.2%,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合理配置公园绿地功能,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社区公园、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建设滨水绿道、西山绿道和森林步道,串联山水、公园、绿地、湿地等生态资源,构建首钢滨河等山水绿链。 市园林绿化局,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发展改革委
48 加强百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修复,夯实京西生态屏障。 市园林绿化局,门头沟区政府 市发展改革委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49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深化“一微克”行动,聚焦机动车、扬尘等领域,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内。 市生态环境局,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50 完善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提升农村农业水污染防治水平。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
51 全面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广泛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热泵供热等绿色技术,因地制宜推进京西山区煤改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市发展改革委,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城市管理委、市农业农村局
52 摸清“京西八大厂”、京煤矿区污染土底数,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分类治理,逐步移出污染地块名录。 首钢集团、京能集团 市生态环境局,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筑牢首都西部生态屏障 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53 坚守“双控”“三线”,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将生态理念融入生产生活,逐步试行能效、水效、碳排放和环保“领跑者”制度。大力发展林业碳汇,加大矿山生态修复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发挥京西自然风光、废弃矿山、工业遗存、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引导市场主体推进资源权益集中流转经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园林绿化局
切实加强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 54 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毫不动摇地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京西地区转型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京西地区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奋力推动项目落地、任务落好、政策落细、改革落实,切实转化为加快京西转型的强大动力。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级各相关部门
强化统筹协调 55 市新首钢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协调、凝聚发展共识。市新首钢办制定年度计划,评估区域转型成效,加强日常督导,协调调度转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级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引导符合区域定位的资源要素向京西地区布局。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履行好主体责任,完善区域、两区、区企对接机制,落实落细重大任务,加强重大项目成本管控,注重产出质量和效益。首钢集团、京能集团主动担当作为,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协同共进推动区域转型发展。 市新首钢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集成创新政策 56 加大市级财政资金对京西地区产业转型和生态保护的支持力度。 市财政局 市级各相关部门
切实加强组织实施 集成创新政策 57 积极探索将“两区”“三平台”先行先试政策向京西地区延伸和覆盖。 市商务局 市级各相关部门
58 加快将符合条件的老工业区政策向“一线四矿”等区域拓展。 市发展改革委 市级各相关部门
59 盘活首钢园区外在京土地资源。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首钢集团 各相关区政府
60 多渠道化解历史债务。 市发展改革委,首钢集团 市国资委、市财政局
61 鼓励京西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依规发行政府专项债、公司债、企业债。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62 石景山、门头沟区分领域出台一批促进区域转型的政策措施。 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级各相关部门
63 门头沟区深化与西城区结对协作机制,完善生态建设、产业转型、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门头沟区政府 市发展改革委
加强宣传引导 64 利用北京冬奥会、服贸会等平台,宣传京西发展成效,讲好老工业区绿色转型升级故事,提升京西整体形象,提高全社会和广大群众对京西地区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市发展改革委,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市级各相关部门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