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文化在中国民间很是流行,不管是什么喜事总是能看到剪纸的影子,在陕北剪纸更加的流行,陕北的剪纸流派有很多种,各自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有着陕北独特的气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陕北剪纸的介绍以及陕北剪纸的溯源,一起往下了解下吧。
在陕西,剪纸有多个艺术流派,其中最着名的就是陕北剪纸。民间剪纸在陕北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纯朴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弯曲自然、运转灵活地在纸上镂空剪刻成花样,装点着自己的生活。
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的民俗活动,为剪纸提供了自由创作的广阔天地。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重大节日、诞生成年、婚丧嫁娶等,都在剪纸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春节是华夏民族的重大节日。过春节,陕西农村大部分地区仍沿袭着传统习俗。剪窗花、贴窗花是其传统习俗中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
陕北至今较完整地保持着祖先留下的这种习俗。陕北老乡认为贴窗花可以避邪,所以家家户户的门窗上贴窗花是必不可少的,就连孤身老汉也要向巧媳妇们讨要几幅剪纸帖在窗子上,图个来年大吉,谁家不贴窗花,被称为“瞎眼窗子”,是不吉祥的征兆。春节的农家,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满窗满墙的剪纸艺术品。门上、墙上、筷篓、米缸上的,炕围、桌裙、神龛上的,红红绿绿的牛羊猪狗、鸡鸭鸟禽、狮子老虎、瓜果鱼虫,把室内室外打扮得五彩缤纷。到了初一,家家户户相互拜年,先给长辈拜,然后到亲戚家登门贺年。拜年的同时,少不了参观各家的窗花、门花和墙花。客人们坐在热炕上,喝着米酒,评点着窗花,感受喜庆的欢乐,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在陕西,娶媳妇、嫁女儿少不了剪纸,这个古老的习俗至今仍在延续,农村人自不必说,城里人过年未必贴剪纸,但结婚、嫁女的洞房、陪妆上总要找会剪花的妇女剪些喜花,贴在最显眼的位置,以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在黄土高原的陕北及渭北大部分山区,仍保留着传统的婚嫁习俗。陕北人把洞房叫“帐房窑”,新媳妇进门先要坐帐,在帐房窑的顶部或炕墙中央剪一幅整张纸大的转花,叫做“坐帐花”。陕北人结婚,帐房窑内家具可以不放,但“坐帐花”却不能少。坐帐花的内容必须是以生殖繁衍为内容的莲花、牡丹、石榴、笙、童子、佛手等纹样组成的图案,不管家境贫富,洞房都要布置得大方得体。新媳妇入洞房后,由儿女双全的中年妇女为她上头。上头将包斗(装有五谷的斗)放在坐帐花的下边,新娘新郎背靠背坐在包斗上,年长的妇女用双齿木梳将新娘的头发搭在新郎的头上梳理,叫做“上头”。梳理时还要唱歌谣,而这歌谣正是坐帐花的主题。
在洛川,新娘新郎结婚仪式是拜双雁,剪一幅“双雁”大红字贴在正厅,双双跪拜。在延安、绥德一带,剪双喜字贴在房门窗正中是近些年的事。而在上世纪60年代前,是剪一幅“蛇盘兔”或“莲生贵子”等喜花贴在门窗正中。“蛇盘兔”是陕北人最喜欢的传统纹样,意思是,如果男的属蛇,娶下属兔的女子是最好不过了,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这个纹样还用于春节的窗花中,祈盼过上富裕的日子。据考证,这幅剪纸内容实际是阴阳结合的寓意,蛇(龙)为阳,兔(或子)为阴,是生殖崇拜的图腾纹样,关中人结婚,大多喜欢用鸳鸯、莲、鱼、龙、凤等为内容,同陕北坐帐花大同小异。
在凤翔县,新媳妇回门,娘家妈要准备两双红筷子,上面贴一幅“莲生贵子”的“筷子花”,交给女儿带回婆家,以企盼女儿早得贵子。
在陕西一些较为偏僻的农村,一些源于原始巫术的习俗尚有孑遗,因此,与巫术有关的剪纸也就能时常见到。在陕北,“瓜子娃娃”、“守门娃娃”在春节时几乎每家都贴,来防病魔和抵御邪气入室。正月初七是“人日”,陕北人把这天当作扶运气的好日子,农家妇女剪一绿色的“鹿”,一只红色的“马”,对贴在窑内最显眼的墙上,鹿、马下方贴用黄表纸做成的三角形香炉。上香的同时,口中还要念叨“马、马你吃草,一年的运气都扶好……”以祈祷事事如意。当然,这类剪纸除非家里有不幸的事发生,才请神汉或神婆来或自己用黄表纸剪人念咒语以除妖,平日无事是不能随意乱剪这类剪纸的。
千阳县民俗,如果妇女不生小孩或生养了孩子不好存活,就要请专职巫师进行安床,巫师剪七个一串手拉手的娃娃,天不明时贴在门口驱邪挡鬼,保护娃娃的平安。2003年5月防“非典”,陕北几乎家家门上贴对青牛,还写上:我是上天一青牛,不吃人间荤和料,专吃“非典”小鬼头。而当久旱不雨时,洛川有个古俗,就是剪一个头朝下的娃娃,贴在水缸上来祈雨。
其实,所有的民俗剪纸追其起源都与原始巫术有着有难分难解的渊源。如春节的剪纸窗花,陕北农村老人认为是为了辟邪纳福,祈盼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贴“瓜子娃娃”、“守门娃娃”,为了防瘟疫、保安康;贴门神、大公鸡、牛,可防鬼怪妖魔入室;室内贴老虎、狮子用以镇宅。神龛挂帘、门帘等装饰剪纸,以求神灵保佑。再如婚嫁剪纸中的“麒麟送子”、“莲生贵子”、“蛇盘兔”等纹式都含有祈盼人丁兴旺的寓意。可以说,民俗剪纸艺术,究其根源首先出自巫术信仰的动机,其次才是审美的追求。有了巫术信仰,有了民俗精神内涵,剪纸作为它们的物质文化载体才能在民间绵延不断,同时美的世界才得以创造出来。不过,直接用于巫术治病的叫魂娃娃、疗疳娃娃、驱病娃娃、护生娃娃等,承袭着巫术文化的传统,作为理想的寄托,而没机会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随着巫术行为的结束,它便随火化为灰烬,变成了缕缕青烟,所以这类剪纸在剪法上古拙简练,意到就行,较多注重的是大的造型及面部刻画,以强调其精神感情和威慑力。
学者最为关注的剪纸“抓髻娃娃”,也是陕北的传统主题纹样。抓髻娃娃有多种形象:有守门防瘟疫的抓髻娃娃。每年正月,陕北家家户户在门楣上贴一串手拉手的抓髻娃娃,因为娃娃头是用南瓜籽做的,画上五官,当地人称“瓜籽娃娃”,可防瘟疫、防邪恶,保一年平安无事。有保娃娃平安的抓髻娃娃。由于“鸡”“髻”谐音,于是每当端午节,祈祷娃娃(小孩)不受五毒侵害。还有用于新婚洞房的抓髻娃娃。安塞高如兰剪的“抓髻娃娃”一手举鸡,一手举兔,多用于新婚洞房。抓髻娃娃还用来招魂、辟邪、祛病、护生、攘灾、驱鬼、镇宅、扫天止雨、祈雨止旱,它们是我国民间艺术与古老民俗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剪纸中,总离不开关于鱼、莲、鸟等形象组合在一起的纹饰图案,而且关中、陕北、陕南的纹饰内容也是大同小异,只是在剪纸的风格上有些差异。用于婚俗的刺绣花样、洞房剪纸,往往以植物或动物来隐喻男女之爱,生殖繁衍;用于丧俗的剪纸则象征生命绵延不断;用于春节的剪纸,寓意春临大地,万物复苏。民间艺术所创造出的天真世界总是显得新颖活泼,朝气蓬勃。
由以上事例可知,生命崇拜、生殖崇拜是陕北民间艺术和民间剪纸的重要内容。以鱼、蛙、蛇、鹿、猪、兔为主题的纹样大量出现,都说明陕西的传统剪纸传承和保留了中华民族极为丰富的古老文化内容,积淀了深厚而古老的社会意识,承续着久远的造型观念。
假如人们把生活比作一棵常青树。那么,我们说这剪刀下的艺术便是常青树上的花和果。陕北的民间剪纸艺术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土生土长,土香土色,永远散发着艺术的芬芳。
文章来源:十二星座